金融危机使来华外籍学生“汉语热”升温
2009年03月18日 11:09:56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新华网上海3月18日电(许晓青 唐晓棣)“现在全球经济受到了严峻挑战,但是我对中国很有信心,我现在正在努力学习汉语。”来自德国科隆大学的阿什康·达法尼亚这样说。
达法尼亚打算在今年9月以“交换学生”的身份到位于北京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习。在学汉语的同时,他希望更好地适应中国的环境。
尽管有分析认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可能使2009年前往中国求学的外国留学生数量有所减少,但种种迹象表明,金融危机同时也令来华外籍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进一步升温。
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两会”上,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主任许琳披露,在全世界范围内,目前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数量已经超过4000万,在很多国家都是以50%甚至是翻番的速度增长。
在上海,时下热衷学汉语的外籍学生,大多对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抱有信心。
美籍华裔学生傅健伟今年2月来到中国。他表示,自己在中学时代,就曾学过中文,对中国很感兴趣,“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发展的速度很快,我认为,未来中国会有很多机会。”
复旦大学韩语专业的一名中国学生称,感觉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日韩等国的留学生比以往更有学习劲头,“他们觉得自己未来的事业重心应该放在中国,所以想要快速提升中文水平,以获得更多的机会。”
据观察,波及各国年轻人的求职压力,也转换为“想在中国找工作”的动力,促使不少外籍学生更热衷于汉语学习。
傅健伟计划未来在中国找一份工作,“在工作之前,我想要好好了解中国的经济、文化和习俗,这促使我来到中国。”阿什康·达法尼亚也坦言,“除了学习,最好还能在中国找到一份工作。”
按照许琳的观点,金融危机背景下,把中华文化介绍到全世界,是特别及时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对世界更具借鉴意义。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细节,外国人非常感兴趣。
如其所言,在招收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籍中小学生的上海中芯学校,时下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辅导各国孩子了解中国古籍中的经典故事,例如《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等。该校校长郑延定表示,学生家长相当支持学校开展这类汉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各国孩子来说很有吸引力。
正在升温的“汉语热”也让美国“常青藤”名校开始心动。3月17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负责人造访华东师范大学,两校高层协商的议题中,“合作培养汉语教师”成为焦点。华东师大是上海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在这里不仅培养“会说中国话的外国学生”,培养外籍汉语教师也被视为一项特别使命。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认为,在全球化的大学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对汉语感兴趣,希望了解中国文化。以华东师大为例,近年来该校外国留学生的数量增长显著,每年几乎以30%的速度递增。
俞立中透露,通过跨国的大学合作,该校参与了有关汉语国际推广的多项研究。据知,时下外国人学习汉语,已可享受到“汉语学习手机”的24小时贴身辅导,别有趣味。此外,针对不同国家、不同语系人群的汉语学习习惯所研发的各种汉语教学模式也日臻成熟。
“一位来自美国纽约州的大学校长曾对我说,如今哪所大学不考虑与中国的大学合作,那一定会错失发展的良机”,俞立中感慨。
此间专家分析,“汉语热”已成为一种与中国相关联的美好预期。如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所言,各国民众自愿学习汉语,“是因为看好中国的未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3/18/content_11030704.htm
2009年03月18日 11:09:56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新华网上海3月18日电(许晓青 唐晓棣)“现在全球经济受到了严峻挑战,但是我对中国很有信心,我现在正在努力学习汉语。”来自德国科隆大学的阿什康·达法尼亚这样说。
达法尼亚打算在今年9月以“交换学生”的身份到位于北京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习。在学汉语的同时,他希望更好地适应中国的环境。
尽管有分析认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可能使2009年前往中国求学的外国留学生数量有所减少,但种种迹象表明,金融危机同时也令来华外籍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进一步升温。
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两会”上,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主任许琳披露,在全世界范围内,目前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数量已经超过4000万,在很多国家都是以50%甚至是翻番的速度增长。
在上海,时下热衷学汉语的外籍学生,大多对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抱有信心。
美籍华裔学生傅健伟今年2月来到中国。他表示,自己在中学时代,就曾学过中文,对中国很感兴趣,“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发展的速度很快,我认为,未来中国会有很多机会。”
复旦大学韩语专业的一名中国学生称,感觉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日韩等国的留学生比以往更有学习劲头,“他们觉得自己未来的事业重心应该放在中国,所以想要快速提升中文水平,以获得更多的机会。”
据观察,波及各国年轻人的求职压力,也转换为“想在中国找工作”的动力,促使不少外籍学生更热衷于汉语学习。
傅健伟计划未来在中国找一份工作,“在工作之前,我想要好好了解中国的经济、文化和习俗,这促使我来到中国。”阿什康·达法尼亚也坦言,“除了学习,最好还能在中国找到一份工作。”
按照许琳的观点,金融危机背景下,把中华文化介绍到全世界,是特别及时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对世界更具借鉴意义。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细节,外国人非常感兴趣。
如其所言,在招收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籍中小学生的上海中芯学校,时下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辅导各国孩子了解中国古籍中的经典故事,例如《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等。该校校长郑延定表示,学生家长相当支持学校开展这类汉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各国孩子来说很有吸引力。
正在升温的“汉语热”也让美国“常青藤”名校开始心动。3月17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负责人造访华东师范大学,两校高层协商的议题中,“合作培养汉语教师”成为焦点。华东师大是上海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在这里不仅培养“会说中国话的外国学生”,培养外籍汉语教师也被视为一项特别使命。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认为,在全球化的大学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对汉语感兴趣,希望了解中国文化。以华东师大为例,近年来该校外国留学生的数量增长显著,每年几乎以30%的速度递增。
俞立中透露,通过跨国的大学合作,该校参与了有关汉语国际推广的多项研究。据知,时下外国人学习汉语,已可享受到“汉语学习手机”的24小时贴身辅导,别有趣味。此外,针对不同国家、不同语系人群的汉语学习习惯所研发的各种汉语教学模式也日臻成熟。
“一位来自美国纽约州的大学校长曾对我说,如今哪所大学不考虑与中国的大学合作,那一定会错失发展的良机”,俞立中感慨。
此间专家分析,“汉语热”已成为一种与中国相关联的美好预期。如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所言,各国民众自愿学习汉语,“是因为看好中国的未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3/18/content_11030704.htm